铬(Chromium),化学符号Cr,单质为钢灰色金属。元素名来自于希腊文,原意为“颜色”,因为铬的化合物都有颜色。1797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 (L.N.Vauquelin)在西伯利亚红铅矿(铬铅矿)中发现一种新矿物,次年用碳还原得到。铬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.01%,居*17位。自然界不存在游离状态的铬,主要存在于铬铅矿中[1] 。在元素周期表中属 ⅥB族, 铬的原子序数24,原子量51.9961,体心立方晶体,常见化合价为+2、+3和+6。氧化数为6, 5, 4, 3, 2, 1, ?1, ?2, ?4[2] ,是硬度较大的金属。 我国考古人员在 秦陵挖掘的宝剑,其剑锋利无比,原因是剑锋上面覆盖了一层铬,听起来不算神奇,但是可以证明几千年前我们就发现并使用铬了 [6] 。从 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,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,较为对称均衡。它们历经2,000年,从地下出土,却无蚀无锈,光洁如新。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,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,其中含铬2%。 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世界,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。据说德国在1937年,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,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。秦人的铸造水平之高,真是不可思议。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,这些青铜剑的韧性异常惊人。有一口剑,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,弯曲度**过45度。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,奇迹发生了,青铜剑反弹平直,自然还原。这精湛的铸剑技艺,令人膛目结舌,却不知为何。